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
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
第11条的实施准则已于2008年11月22日通过。就包装设计方面,诸如警告的位置、尺寸、图像的使用、颜色、轮换、信息内容、语言、来源归属以及关于成分和释放物的信息进行了规定
与实施准则推荐的最佳实践进行对比,违反的条款
位置 |
l 正面和背面都要有警告
l 健康警告和信息高度醒目
l 在主要可见部分,尤其是在主要可见部分的上端
l 在正常打开烟盒时不会永久破坏或遮盖健康警告
|
尺寸 |
l 应占主要可见部分的50%以上,但不应少于主要可见部分的30%
l 尽可能覆盖尽可能多的主要可见部分
l 大号加粗字印刷,字体和颜色应醒目
|
图像的使用 |
l 烟草制品包装和标签的健康警告和信息可采取或包括图片或象形图的形式。 |
颜色 |
l 使用彩色健康警告
l 文字的背景使用对比色
|
轮换 |
l 增加新的健康警告和信息,并交替使用
l 建议使用两个或更多套健康警语和信息,并定期更换
|
信息内容 |
除了危害健康的后果和接触烟草烟雾的影响之外,健康警语和信息还应涉及与烟草使用有关的其他问题,例如:
l 关于戒烟的劝导
l 烟草的成瘾性
l 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后果(例如每年购买烟草制品的费用)
l 烟草使用对其他重要人物的影响(例如一个人的父亲因吸烟而过早患病,或一个亲人由于接触烟草烟雾而死亡)
|
语言 |
l 应使用国家/地区的一种或多种主要语言 |
来源归属 |
l 标出健康警告和信息的已知来源,某些情况下可增加其可信度,如国家卫生当局。
|
关于成分和释放物的信息 |
l 显示释放物的种类和危害
l 不得显示释放物的剂量或含量,以暗示某种产品的危害小于某种产品
|
防止误导或欺骗性包装和标签 |
l 不得通过任何手段造成某一烟草制品比其它烟草制品危害小的虚假印象
l 不得显示“到期日”
|
我国的烟草制品标签
2007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规定》明确要求,自2009年1月1 日起,警语文字、警语区底色、警语区面积的计算、警语区分割线的划分、警语区位置、警语字体颜色等要严格按照规定予以全面规范,力求做到与国际接轨。
尽管烟草专卖局表示“力求做到与国际接轨”,事实上,按照《规定》设计出的新版包装并没有起到警告作用。通过消费者对新包装的态度能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公约要求
|
违反情况
|
健康警告和信息高度醒目
|
非常不醒目
|
在主要可见部分,尤其是在主要可见部分的上端
|
在最下端
|
应占主要可见部分的50%以上,但不应少于主要可见部分的30%
|
仅仅30%
|
大号加粗字印刷,字体和颜色应醒目
|
字号小、字体不醒目、颜色与包装设计的整体色彩融为一体
|
使用图像
|
没有使用任何图像
|
使用彩色健康警告
|
没有使用任何图像
|
文字的背景使用对比色
|
颜色与包装设计的整体色彩融为一体
|
建议使用两个或更多套健康警语和信息,并定期更换
|
仅两套文字警告,且内容有重复
|
危害健康的后果和接触烟草烟雾的影响
|
未指出具体的危害
|
关于戒烟的劝导
|
有,但非常无力的劝导
|
烟草的成瘾性
|
没有指出
|
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后果
|
没有指出
|
烟草使用对其他重要人物的影响
|
没有指出
|
应使用国家/地区的一种或多种主要语言
|
一面使用英文
|
不得显示释放物的剂量或含量,以暗示某种产品的危害小于某种产品
|
标注含量
|
不得通过任何手段造成某一烟草制品比其它烟草制品危害小的虚假印象
|
以包装色彩体现低焦油等误导信息
|
|
此外,违反公约第13条
|
相关报道和链接:
n 中国卷烟包装标识规范之路
卷烟包装体上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范中文汉字和英文印刷健康警语,警语内容由“吸烟有害健康”改为“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和“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两组,且两组警语必须轮换使用。在市场流通环节中的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同一包装、同一条码的卷烟,其条、盒每年应轮流或同时使用两组不同健康警语标识,同时使用时不要求条、盒警语一一对应。健康警语应位于卷烟条、盒包装正面和背面,正面使用中文警语,背面使用对应英文警语。警语区域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30%,底色可采用原商标的底色(纹)。盒包装健康警语位于其所在面下部,条包装健康警语位于其所在面右侧。健康警语应明确、清晰和醒目,易于识别。中文字体采用黑体字,英文采用Arial Narrow字体,中文字体高度不得小于2.0mm,英文不得大于相应汉字。颜色采用与警语区域底色有一定差异的色组。
n 卷烟“换装” 悄然登台
“新包装的卷烟虽然带有警示语的文字占到三分之一的面积,却不是十分突出的颜色和标识,对卷烟包装原有的设计风格影响不是很大,对卷烟包装版面的视觉冲击较小。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看,长期以来形成的吸烟习惯让消费者更关注卷烟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卷烟包装外在形式的变化。而且,在宣传和投放工作上,公司也制订了详细的计划,确保了换装工作的平稳实施。”
n 中国控烟成世界反面教材 获尴尬奖项“烟灰缸奖”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简报以揶揄的口吻描述中国的新烟盒:尽管警示出现在烟盒的两面,但其中一面是看不清的英文——一种只有极少数中国人口熟悉的语言。警示出现在烟盒下方,而不是上方,警示只占烟盒表面30%且只有文字说明,而不是占50%并有图示。文字的字体很小,尤其是考虑到可用于警示部分的空间的话。“这种新的软弱的警示对于公众健康来说,是错失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机会。”简报最后得出上述结论。